手机版
站群导航

教育主站

小学

中学

幼儿园

职业学校

您的位置: 首页 >教育科研>张规划课题>研究方案>详细内容

研究方案

【开题报告】张家港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课题申报

来源: 发布时间:2024-01-18 14:24:44 浏览次数: 【字体:

附件4:

编号:           

课题名称: 幼儿情绪表达方式及教师应对策略的研究                                 

设计与论证报告(5000字以内,不得出现学校和课题组相关人员名字)

(一)课题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

(一)概念界定

1.幼儿情绪表达方式

幼儿:广义上,幼儿是指0—6岁的儿童,本课题所指的幼儿是3—6岁在园就读的儿童。

情绪:儿童在与自己有关的重要事情上试图建立、维持和改变自己与环境之间的关系。这是一个功能性定义,因为它关注的是幼儿在感受到一种特定情绪时尝试做的事情。

幼儿情绪表达方式:情绪表达主要由言语行为和非言语行为两大部分组成,其中非言语行为又由面部情绪和动作表情(手势、肢体语言)组成。本课题中所指的幼儿情绪表达方式包含自我表达和物化表达两方面内容:自我表达方式是幼儿通过面部表情、肢体语言、行为动作等传递出的情绪信号;物化表达方式则是通过某一媒介作用进行,如通过作品、表征、环境等方式呈现出的幼儿情绪。

2.教师回应策略

回应:对别人给予的信息做出回复或相应的表示。

策略:有效益的长期谋略,为达到某种目标而采取的行为方式。

教师的回应策略:是指教师根据幼儿的情绪表达方式而采用的解决方法和措施。目前对教师的回应策略分类不唯一,本课题将其划分为:解决问题、迁移替代、寻求安慰、认知重建四种类型。

3.“幼儿情绪表达方式及教师应对策略的研究”操作定义:在幼儿园一日活动中,对幼儿的情绪表达方式进行研究,通过实际观察分析,归纳出不同年龄段幼儿的情绪表现形式,教师用解决问题、迁移替代、寻求安慰、认知重建四种类型策略对幼儿表达出的情绪进行科学有效的回应,从而帮助幼儿学会正确认识自己的情绪并掌握调控情绪的方法,促进幼儿安定、愉快的情绪体验。

(二)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现状与研究的价值

国外研究:

在国外对幼儿情感情绪的表现及教师回应策略的研究起步较早,他们对幼儿情绪表现和回应策略的研究主要体现在如下方面:第一类是强调情绪表现、调节与回应是一种适应社会的原情绪和行为反应,是幼儿能灵活的对一系列情绪包括消极和积极的情绪作出反应的能力。他们认为情绪调节控制是幼儿个体对自身产生何种情绪、何时产生以及如何体验和表达这些情绪产生影响的过程。第二类是认为情绪回应与调控不仅仅是一个适应当前情境的活动,而且是与自身利益密切相关的活动,强调情绪回应与调控是为自身服务的。

国内研究:

近几年来我国国内学者、教师开始对幼儿情绪情感的表现及教师的回应策略开始增多,有学者认为在学龄前儿童的群体中,由于年幼儿童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幼儿的情绪性一般都很强,比如特别兴奋,悲伤和愤怒,有时这种过度的情绪会引发攻击行为等。如果采取不适宜的情绪回应策略,可能对幼儿产生不良心理影响,导致儿童缺乏自信,社会能力低下和社会适应困难,而具有情绪调节能力的儿童知道在人际交往中如何根据需要隐藏或改变情绪反应,能利用一些策略去调节情绪。(张琴琴,2012)有的学者认为,成人对儿童情绪行为的反应以及与情绪之间的相互作用,对儿童的情绪及情绪调节有重要的影响,如果成人能经常以适应孩子情绪社会化实践的方式,对孩子的情绪发展作出反应,会对孩子的情绪调节以及调节策略的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孟昭兰2005)

(三)研究的目标、内容(或子课题设计)与重点

(一)研究目标

1)总体目标:幼儿具有良好的情绪表现是其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通过现状调查审视研究,掌握幼儿情绪不同的表达方式和不同年龄段幼儿的情绪变化规律,解读幼儿情绪表达的生理和心理原因等,提炼出教师有效回应幼儿情绪表达的策略,从而帮助幼儿掌握正确的自我调控方法,发展幼儿的情绪智力。

2)具体目标:

1)明晰幼儿情绪表达方式及教师回应策略研究的意义。

2)归纳影响幼儿情绪表达方式的因素。

3)提炼教师回应幼儿情绪表达的策略。

4)整理幼儿情绪表达方式及教师回应策略的案例。

(二)研究内容

1.主体研究:

1)幼儿情绪表达的现状研究

从幼儿情绪表现的实际观察中分析,探索出幼儿自我表达和物化情绪表达的方式,自我表达方式是幼儿通过面部表情、肢体语言、行为动作等传递出的情绪信号;物化表达方式则是通过某一媒介作用进行,如通过作品、表征、交互式环境(关注墙、签到墙、游戏作品)等方式呈现出的幼儿情绪。

通过子课题《探索小、中、大幼儿情绪表达方式的研究》,观察不同年龄段幼儿情绪表达方式的差异性,帮助教师探知幼儿的情绪状态,进一步归纳出科学有效的回应策略。

2)探索影响幼儿情绪表达(言语行为和非言语行为)的因素

情绪表达主要由言语行为和非言语行为两大部分组成,其中非言语行为又由面部情绪和动作表情(手势、肢体语言)组成。

途径一:教师通过观察幼儿在日常活动中的情绪表达,归纳出影响幼儿情绪表达的外在因素。如:周围环境、活动材料、天气因素等。

途径二:根据幼儿情绪发展特和调控特点,对幼儿情绪表达进行观察和分析,提炼出影响幼儿情绪表达的内在因素。如:个体特质、同伴关系、认知水平、健康状况等。

3)教师回应幼儿情绪表达的有效策略研究

根据不同年龄段幼儿在园情绪表现的现状、方式以及影响因素,尝试提出幼儿情绪干预的科学策略,帮助教师通过多种途径发现、接纳、疏导幼儿的情绪表达,并逐步帮助幼儿学习如何辨别、控制、调节和正确表达自己的情绪,这是其情绪社会化的重要内容,既能为教师的回应策略提供依据,也能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通过子课题《表征中幼儿情绪表达的研究》,表征作为读懂幼儿情绪的有效方式,其具体形象的特点正符合学前儿童思维的典型特征。如果能正确解读幼儿的表征行为,敏锐感知表征中的情绪表达,就能提出有针对性的指导策略

4)整理幼儿情绪表达方式及教师应对策略的指导方案和实践操作的案例

将幼儿情绪表达方式中有推广价值的案例和教师回应策略的案例,进行客观记录,以案例故事的形式进行整理,形成重要文本研究资料。

2.辅助研究:明晰幼儿情绪表达方式及教师应对策略的研究意义

通过实例分析、文献查阅,从幼儿情绪心理学的视角、儿童期社会情绪发展等维度,明晰对幼儿情绪表达方式进行科学解读的意义,从而帮助幼儿学会正确认识自己的情绪并掌握调控情绪的方法,发展幼儿的情绪智力。

通过子课题《交互式环境中解读幼儿情绪的研究》,让幼儿在与环境的互动中用语言、动作、表征等方式将情绪物化表达,来解读幼儿在不同情景下情绪的特点和变化,从而科学有效地进行梳理和疏导,提高幼儿的情绪管理能力。

(三)研究重点

此课题的研究重点是幼儿情绪表达的方式以及教师有效的回应策略。其中,对影响幼儿情绪行为变化的内在、外在因素的分析,是研究的难点,因为,对每一个幼儿情绪表现的观察,用什么方式观察和观察的内容呈现,观察过后如何审视分析观察内容,形成观察结果,也都是后期研究中应重点关注方面。

(四)研究的思路、过程与方法

(一)研究思路

1.本课题首先通过对幼儿情绪表达方式的观察,总结出幼儿常见情绪表现形式.

2.对部分幼儿教师进行问卷调查与访谈,掌握教师在处理幼儿情绪问题的方法策略,为课题研究提供参考资料。

3.运用实验法,对教师的回应策略、以及策略的有效性进行研究探索.

4.提出教师回应幼儿情绪表达方式的有效策略。

(二)研究过程

1.准备阶段:(2022年4月——2022年6月)采用文献法,结合调查法,了解情绪表达方式的概念、教师回应策略等理论。做好课题申报工作,同时进行理论培训,帮助教师了解该课题的研究动态和幼儿的情绪表达方式的发展现状。

2.实施阶段:(2022年6月——2024年12月)采用案例研究法、经验总结法创设适宜的环境和条件,全面实施课题研究。此阶段的重点是分解子课题,研究并指导教师开展研究,提炼策略,并组织中期成果汇报活动。

3.总结阶段(2024年12月——2025年6月)

1)总结经验、汇编相关研究成果:案例集、论文集。(2)撰写课题结题报告。(3)邀请专家组对本课题进行结题论证。(4)将研究成果进行推广。

(三)研究方法

1.文献法:文献研究法主要指搜集、鉴别、整理文献,并通过对文献的研究形成对事实的科学认识的方法

2.案例研究法:指对某一个体、某一群体或某一组织在较长时间里连续进行调查,从而研究其行为发展变化的全过程。

3.事件取样法:是指选择某一特定的事件作为记录的对象,只要事件一出现,便进行记录的方法本课题中将对引起幼儿特殊情绪表现的某些独特的事件进行观察分析。

4.观察法:观察法是指研究者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研究提纲或观察表,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去直接观察被研究对象,从而获得资料的一种方法。本课题中将观察幼儿情绪表达的各种方式。

5.轶事记录法:观察者将感兴趣的,并且认为是有价值的、有意义的行为和反应,以及可表现儿童个性的行为事件随时记录下来,供分析儿童的行为所用。

6.行动研究法:根据课题对自己的研究行动进行研究,解决自己在实践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对自己的实践进行反思,并总结经验。

(五)主要观点与可能的创新之处

(一)主要观点

幼儿情绪表达方式:是指幼儿对客观世界的态度的体验和相应的生理、心理和行为的反应。本课题中所指的幼儿情绪表达方式包含自我表达和物化表达两方面内容:自我表达方式是幼儿通过面部表情、肢体语言、行为动作等传递出的情绪信号。物化表达方式则是通过某一媒介作用进行,如通过作品、表征、环境等方式呈现出的幼儿情绪。

教师的回应策略:是指教师根据幼儿的情绪表达方式而采用的解决方法和措施。目前对教师的回应策略分类不唯一,本课题将其划分为:解决问题、迁移替代、寻求安慰、认知重建四种类型。

在本课题中,教师的回应策略从以下三个维度进行分析:

1.回应的目的。策略本身是一种谋划,这种谋划与回应过程中教师的目标是联系在一起的。也就是说,在一个师幼互动情境中,教师的目的本身(即策略与目的之间的关联度)决定了互动的效果。

2.回应的过程。人的互动是由一定的社会情境激发的。对于教师与幼儿来说,幼儿园的一日活动是其接触社会情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此情此境如何,存在怎样的问题,决定了教师与幼儿互动的内容以及教师采取何种策略回应幼儿,因此本课题中的互动过程需要在具体的情景中分析,互动的情境及具体问题支配着回应的策略。

3.回应的结果。在本课题中教师回应结果是指回应事件结束时幼儿与教师的一种状态。即师幼双方对回应结果的认识、情感体验、满意程度以及回应中问题解决的效果,对师幼双方和他人各方面直接或间接、显性与潜在的影响等。教师采取何种策略直接影响着师幼互动的可持续性和有效性,因此本课题将教师回应的结果分为互动继续和互动终止两种。

(二)创新之处

目前,关于幼儿的情绪表达的有效回应策略的研究不少,但大多数研究仅从幼儿的情绪情感表现和采取的措施方面进行探讨,而对于影响幼儿情绪情感行为表现的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的深度分析很少。本课题既从幼儿的情绪表达方式进行研究探索教师应采取的回应策略,又从幼儿产生情绪表现的生理、心理方面进行研究来探索教师应采取的适宜的回应策略。

(六)预期研究成果


成果名称

成果形式

完成时间

阶段成果(限5项)

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文字报告

2022.6

幼儿情绪表达方式及教师回应策略的典型案例

文字报告

2023.6

个人研究心得论文3—5篇

文字报告

2023.12

课题研究阶段成果汇报或课题中期报告

文字报告

2024.6

幼儿情绪表达方式及教师回应策略的纪录片

影片

2025.6

最终成果(限3项)

幼儿情绪表达方式及教师回应策略的教学现场

现场实例

2023.11

《幼儿情绪表达方式及教师回应策略》论文集

书或汇编

2024.6

课题结题报告

文字报告

2025.6

(七)完成研究任务的可行性分析(包括:①包括课题主持人在内的课题组核心成员的学术或学科背景、研究经历、研究能力、研究成果;②研究基础,包括围绕本课题所开展的文献搜集、调研和相关论文等;③完成研究任务的保障条件,包括研究资料的获得、研究经费的筹措、研究时间的保障等。)

1.研究力量。课题核心组成员均为本科学历,其中4人共同参与研究“十三五”教科规划立项课题、苏州市教科“十三五”重点课题的研究,3人独立主持市级微型课题的研究,积累了丰富的研究经验。教师在正规刊物上发表文章近50篇;获奖50多篇;因此在研究的质量上能给予保证。

2.研究基础。本课题为我园申报的苏州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促进幼儿适宜发展的积极情绪体验活动研究》的子课题之一,是我园教师教学研究的中心工作之一,课题研究启动以来,课题组成员学习了相关理论文献,先后开展了多次研讨活动,并将书籍中与本课题研究有关的理论进行了分类、整理。

3.保障条件。1)经费保障。课题研究有设立专门的经费予以保障,并拨出专项经费用于科研成果奖励;幼儿园确立科研经费优先考虑原则,尽量满足科研需要,园部对经费进行审核,拨出专用经费;按标准报销教师的科研理论书籍。2)时间保障。为保证课题的研究质量,课题研究小组每周召开课题研究例会,反馈阶段研究情况,提出月工作计划;课题核心成员分别负责各项目组的研究进程,保证各阶段课题研究计划的落实。

 


分享到: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