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讨记录】2022-2023学年第二学期课题研讨记录
教研活动记录
时间:2023.5.24 | 研讨主题:课题成果阶段性汇报 | 活动形式:大教研 | 主持人: 王婷婷 | 参加人员: 全体教师 |
研 讨 实 录 | 陈佳楠:我们组的子课题是“贝优味道”,那我们中七班的孩子们在前期认识、了解了食物金字塔,知道了人体所需的四种营养,比如谷物食品含有热量,可以使我们的身体强壮。肉类食品含有脂肪和蛋白质,可以补充人体所需的能量。鸡蛋牛奶食品中含有大量的钙,这些钙可以使我们的牙齿、骨骼更加坚固。水果和蔬菜中含有有助于我们消化的维生素。这四类食物就像金字塔,缺一不可。在了解了食物金字塔之后,本月我们还结合营养日活动,由保健老师介绍了孩子们的营养午餐是怎么搭配的,结合“食物金字塔”,加深幼儿对各种食物的营养认知。同时,我们还欣赏了绘本《香喷喷的饭菜哪里来》,并参观了幼儿园食堂由于食堂是食品安全卫生的重要场所,因此我们带着孩子们来一次云参观,了解厨师阿姨们的工作,如何洗菜、切菜、烧菜。了解了食堂的工作后,我们小朋友也决定尝试做一天小帮厨,帮助她们拣菜洗菜,洗胡萝卜、洗番茄,帮忙结束后还不忘了垃圾分类做了一天小帮厨后,孩子们知道了 食堂阿姨们 为准备香喷喷的饭菜 所付出的辛勤劳动,工作非常辛苦,我们要好好珍惜,不能剩菜剩饭,然后我们班开展了光盘行动,告诉孩子们不剩饭就是对他们最好的感谢。同时孩子们也化身讲解员,告诉小班的弟弟妹妹和大班哥哥姐姐们,营养饭菜来之不易,一起来加入光盘行动。 大七班的活动,他们在这个阶段,让幼儿谈论自己喜欢或不喜欢的食物,得知了多数孩子喜欢吃荤菜,少数孩子喜欢吃素菜,于是在进行《我喜欢的PK我不喜欢的食物》这一活动后,让幼儿知道不同的食物有不同的营养,克服自己不良的饮食习惯。在区域活动中,投放各种材料让幼儿通过不同的形式了解和等握不同食物的特征及种类。这个是他们班的一个生发课程,一次吃小点心的时候,小朋友在粥里吃到了花生,有的小朋友不太喜欢吃这一食物,于是他们就开展了《花生了什么事》这一课程,在活动中,孩子们一起了解花生,还一起种了花生,有水培、土培,从食物的种植、采收到制作,用劳动和付出 收获不一样的喜悦,在照料植物、烹饪食物的过程中建立与食物更亲密的感情,从而喜欢上花生。 马鲜博:马上到小龙虾的季节了,小朋友们可爱吃小龙虾了,我们根据孩子们的美食爱好开展了一次主题为《亲爱的虾》活动,活动中幼儿利用吃剩的虾壳拼凑出虾的身体,了解虾的基本结构,通过调查表了解了多种多样的虾,在各种手工活动中锻炼幼儿手部精细动作,体验成功的乐趣。。孩子们在家中通过多种方式查阅资料了解虾的种类,并把查阅到的资料进行纪录,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品质与学习习惯。01听说小龙虾的头不能吃,为什么呢?02吃虾可以补充什么营养呢?画国画时,我们要分清物体的结构,现在你们认识了虾的身体结构,谁会用国画的方法画一画虾?认识虾的身体结构后,我们组织小朋友们画虾,接着我们带领小朋友们玩虾,为小朋友们提供各种各样的便于操作的手工材料、操作材料,如根据步骤图进行折虾、一盘大虾(轻土),纸杯虾等。海洋中有着各种各样的生物,而带鱼是小朋友们在生活中随时能够接触到的海洋生物。我们以带鱼为主题,结合幼儿的生活经验,开展了多种活动,在活动中孩子们大胆表达对带鱼外貌的描述,丰富语言词汇,了解带鱼的生长环境。教师:海洋中有非常多种类的生物,我们怎么才能和他们见面呢?天天:我知道,我们去菜市场。彤彤:我经常和妈妈一起去菜市场买菜,见到了很多鱼。乐乐:要想见大海里的动物还是要去海鲜市场!教师:那这个周末我们一起去探索海鲜市场吧!周末在家长的带领下,小朋友们向神秘的海鲜市场进发,在此次活动中,小朋友们通过观察、触摸等方式了解海鲜的种类,在观察中了解各种海鲜的生活习性,如章鱼的嘴在脑袋的下面,捕猎时会用腿缠住猎物等。通过实物让孩子们加深对海鲜的认识。长长的带鱼教师:好像一条带,海里游的快,把它网上来,能做盘中菜。(打一动物)静静:海带!拜拜:不不不,不是海带,海带不会游泳的!肯定是章鱼,章鱼有很多只脚,像带子,还可以吃!天天:你也不对!老师说一条带,是海里面的蛇吧?一个谜语,引发孩子们的争议,但经过激烈的讨论,孩子们说出了非常多的答案,最后都没有找到统一的答案,知道一个小小的声音说出是:带鱼。激烈的讨论才到此结束。通过种方式,孩子们认识了带鱼的外形特点,了解了带鱼的生活环境,同时也尝试用动听的语言描述带鱼,让我们来听听他们是怎么说的吧!赞赞:带鱼很像一条发光的丝带。彤彤:带鱼扁扁的,长长的,很像我爸爸的腰带。乐乐:带鱼像一根长长的线。绘画带鱼孩子们,画纸上的带鱼是什么样子的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绘画时,每个孩子都画的非常投入,在自己的画纸上创造五彩缤纷的带鱼,吐泡泡的带鱼,大带鱼,小带鱼......乐乐:老师,老师,快看我的画!彤彤:老师,你看我的带鱼朝着不同的方向游。发发:老师,我画好啦,你看!我还用了渐变呢!品尝带鱼,带鱼是生活中经常能买到的鱼类,带鱼可以做成非常多的美食哦!小朋友们,让我们一起找找带鱼的菜谱吧! 包靖辰:各位老师中午好。我们组的课题是探索食欲课程——“草原味道”对幼儿积极情绪体验的促进。草原上味道有很多,美食也有很多。为了让幼儿增进对草原民族文化,特别是饮食文化的了解,也为了能够在了解多元民族文化的同时联系幼儿的生活,我们选择了四种具有代表性的草原美食作为最主要的研究内容。在去年至今根据这些内容设定了研究的主题,现在和大家一起分享我们组的研究内容。 中四班,首先是中四班的草的味道——春日“荠”语的生发课程。想必大家一定很诧异,草原味道为什么会和春天的野菜有关?根据资料显示:在草原上,有许多鲜美独特的“草”可直接食用,如野韭菜(韭菜花酱蘸牛羊肉)、野薄荷、荠菜、二月兰、苋菜、蒲公英等。中国农业大学草业科学与技术学院科技学院教授、中国草学会副理事长王堃说,草原上的可食用植物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具有药用价值,第二类可以直接食用,第三类是指可加工成调料的草原植物。而同时占有第一第二类的草,就是荠菜,没错,它既是一味中草药,也是一种常见的可食用的野菜。中四班的孩子从和家长一起调查荠菜的外貌形态以及可以发现它的地方揭开了认识荠菜的序幕,之后他们又去乡间田野动手挖掘荠菜,在爸爸妈妈的陪伴下,小朋友们走在田埂上、蔬菜地里、草地上、小山坡上去挖荠菜,大家在劳动体验时与春天来了一场挥洒汗水的约会。小朋友们在挖荠菜的过程中感受到了浓浓的亲子氛围,以及探索大自然的乐趣。挖出来的荠菜还想到了各种方法保存,有直接放在篮子里,有用保鲜袋保鲜。通过观察荠菜、绘画荠菜、和芥菜做游戏等方式,孩子们了解了荠菜的外貌、根茎叶、并用艺术手法表达了出来,对荠菜有了全面的了解。最后,中四班的小朋友们一起利用荠菜、鸡蛋、面粉制作了好吃的荠菜饼和大家一起分享。真正将草原上春天的味道吃到了肚子里。 大四班,草原上的草能食用,吃草的牛,也是一份美味。大四班的小朋友为了能直观感受小牛的可爱和牛肉的鲜美,开展了“那些牛儿”的生发课程。从牛的不同品种和能用牛肉制作的美食开始,到通过观看照片的方式,孩子们能直观地了解到牛的一些主要特征:弯弯的牛角、长长的尾巴、有力的牛腿。牛肉的获得途径有很多,可以在家里自制牛肉,也可以从店铺里购买牛肉,还可以在店里品尝牛肉。之后在班级尝试利用面粉和牛肉制作好看好吃的牛肉包。从初识小牛到了解小牛再到制作小牛、品尝小牛,这是初冬时节,我们与牛的一次亲近经历。孩子们带着探究的视角走进小牛的世界:调查牛,使认知有了方向;认识牛,了解关于牛的知识;寻找牛,发现在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制作牛,合作探究奶牛包的制作方法;品尝牛,和朋友分享美食……孩子们在实践活动中学习了有关牛的丰富知识,深刻地感受了牛的文化魅力。 小四班,马背上的民族在这块神奇的大地上生息、繁衍,不仅谱写出震撼世界的传奇历史,也创造出独具特色的饮食文化。面粉制作的各种食品在蒙古族日常饮食中占较大比例,最常见的是面条和烙饼,并擅长用面粉加馅制成别具特色的蒙古焖面、蒙古果子及蒙古糕点酥饼等。孩子们对各种面食美食的制作过程非常感兴趣,本学期小四班的老师们就和孩子们展开一场探秘草原面粉之旅。从面粉的来源入手,孩子们讨论了面粉是从哪里来的,经过对面粉制作的原材料——小麦的观察,了解到把小麦研磨成粉变成了面粉。面粉变成面团的过程十分神奇,随着水的加入,粉渐渐地融合在一起,变成了面团,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他们遇到了揉不动、黏不起等等问题,又通过一次次的实验,对比加水的量变化,终于成功把面粉变成了面团,还用儿歌的形式总结了相关经验。成功做出面团后,按照蒙古面食的制作步骤依次复刻了内蒙古焖面、内蒙古果子等等面食,品尝环节是孩子们最喜欢的环节,品尝自己亲手制作的草原美食,真是一件幸福的事。 不知不觉,对于草原味道的探索也进行了快一年了,在这期间,各个班级根据班级幼儿年龄特点,愉快地进行了各项活动,在实际操作中获得了更多关于草原的经验。 | |||
建 议 或 策 略 | 1. 根据“食”经验的价值判断调适课程实施中的预设和生成。教师基于幼儿已有的生活饮食经验预设的活动不一定完全符合他们的兴趣,因此需要根据实际进程中幼儿生发的兴趣进行价值判断。 2. 基于所收集的活动资料跟进食育的循证评价。对所开发的“食”主题课程实施质量的评价离不开一定的证据。幼儿对食物的认知、活动照片、食物创作表征、语言以及家长的反馈等都是教师评价“食”主题课程质量的重要依据。
| |||
后 期 效 果 | “食”主题课程的开发基于证据不断调整主题目标、内容、实施,使主题活动真正基于本园幼儿“食”经验的最近发展区,起到食育的作用。 |
用户登录